X 山西药监新政:优化注册检验流程,药企如何借势突围? />_山西省药品监督管理局
切換到繁體 无障碍浏览

山西药监新政:优化注册检验流程,药企如何借势突围?


药品医疗器械注册检验耗时长、成本高,曾是困扰企业的“老大难”问题。山西省12部门联合出台的《全面深化药品医疗器械监管改革 促进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》(以下简称《若干措施》)中,针对药品医疗器械注册检验推出多项优化举措,从“减批次”到“开绿灯”,助力企业缩短上市周期。本文深度解读新政核心要点,为企业提供应对指南。

一、新政背景:为何要优化注册检验?

根据《若干措施》第十一条、第十二条,山西将药品医疗器械注册检验作为审评审批改革的关键环节,旨在以下三个方面:

(一)提速产品上市:缩短检验周期,缓解企业“等批文”压力;

(二)降低研发成本:减少检验批次和样品用量,减轻资金负担;

(三)支持创新突破:为临床急需、罕见病用药等开辟快速通道。

二、四大核心优化措施

(一)低风险品种“前置检验”

1.政策原文:推行药品低风险品种变更生产场地前置性注册检验。

2.企业利好:场地变更前完成部分检验,缩短整体审批时限40%以上。

3.适用场景:适用于生产工艺成熟、风险可控的普药品种。

(二)检验批次和用量“双下降”

1.药品:注册检验、生物制品批签发检验每批次用量从3倍减为2倍;

2.医疗器械:创新、首个、优先审评产品检验时限压缩至20个工作日。

(三)临床急需产品“即收即检”

绿色通道:对临床急需药械实行“随到随检”,检验周期从45天缩至20天;

(四)罕见病用药检验“极简模式”

1.简化流程:罕见病用药注册检验批次由3批减为1批,样品用量减少33%;

2.配套支持:第二类创新医疗器械可减免临床试验,加速罕见病产品落地。

三、企业应对策略

企业应对新政需从四方面着手:一是根据产品风险等级分类规划,低风险品种提前申请“前置检验”,创新产品争取进入“绿色通道”;二是严格按照新版《检验指南》准备样品和资料,确保材料完整准确,避免因疏漏导致重复提交;三是与省检验检测中心建立常态化沟通机制,通过线上平台实时跟踪检验进度,及时解决流程中的问题;四是积极引入自动化检验设备,升级内部质检技术,提高检验效率以匹配新政要求。通过这四步,企业能有效利用政策红利,优化注册检验流程,提升产品上市效率。

山西以注册检验为突破口,为企业减负、为创新加速。药械企业需紧抓政策机遇,优化内部流程,方能在这场“效率革命”中抢占先机。

山西新政以注册检验为支点,铺就提速快跑的赛道。从缩短审批时限到降低研发成本,从创新绿色通道到罕见病专项扶持,政策红利已释放。企业当紧握机遇,以分类规划破局、以材料合规筑基、以沟通协同提效、以技术升级赋能。唯有顺势而为、乘势而上,方能在三晋大地的医药创新浪潮中,跑出高质量发展的“加速度”,共绘产业腾飞的新图景。

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